beat·365网站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案例_创业故事白手起家21世纪是创业时代,创业活动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鼓励创新与创业,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竞相实施的国家战略。那么有哪些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案例,希望能帮到你。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案例篇一我叫张林轩,今年20岁,是在聊网的创始人。网站致力于为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英语和获得更多视角的平台,目前正在内测调试阶段。从公司注册到现在有半年,已获百万级投资,估值过千万。最近有不少朋友都问我,作为90后,是如何开始创业,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等一些问题,后来我想索性就写篇日志,可以给有更多有同样梦想的朋友做参考,也算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为过去一年的努力和成长做一个小结。我懂的肯定没有各种企业家和投资大牛多,不过我觉得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独特的机遇和情况,有时最能帮你看清道路的不是已经遥遥领先或者到达终点的人,而是快你几步的人。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来探讨,如果有我说的不对的地方,或者如果你有不同观点,请尽管用力使劲喷,这样大家才能共同成长。在深入讨论前,我要稍微介绍一下自己的项目,因为之后会经常引用到。
我的项目叫在聊网,是一个在线英语教学的平台,美国名校在校生或毕业生注册成为老师,并填写非常详细的资料,中国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不同学校、专业和经历的老师,选择不同的课程,通过在线视频对话完成学习,然后支付由老师自己设定的费用,并对老师的课程评分,来督促老师的授课表现。因为文化差异,美国的父母基本上都不会为自己的孩子支付全部学费,有60%的大学生在毕业时会有平均一万五千美金的债务(利息从毕业当天开始算),他们有非常紧迫的压力在上课期间挣钱,所以愿意每小时挣取5到20美金来做视频家教。在中国,同质量的老师课时费要在这个价格的5到10倍左右。虽然视频教学在某些方面不如面对面,比如互动性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教学效果会被老师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质量弥补。另外,在你随时随地学英语的同时,还交到了和你兴趣相投的海外朋友,获得了更多视角甚至资源。第一步:了解你自己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指点子,而是指即使别人知道了你的点子,来抄袭你,你也能做的比他们好的原因。核心竞争力有内在的,你的能力和特长,比如你的技术特别厉害,而且在一个领域已经研究了很久,水平算是国内TOP10的,还有外在的,你的资源和渠道,比如你的大舅哥是某个大公司的高管,然后能成为你的第一个大客户(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帮盖茨签了第一大单)。
外在的核心竞争力经常是短暂的,因为你如果发展的不错,那么很快你原来有的资源就会满足不了你的需求,但是你可以靠他发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一般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摸索和积累,同时也需要不停的进步。如果你缺失核心竞争力,即使你是市场中的第一个,你的公司会很快被抄袭,然后被清出局。有些年轻创业者会有一个想法(尤其容易出现在海归身上),觉得创业就是要证明自己,如果自己足够优秀,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在乎去走关系或者利用身边的资源,排斥了外在竞争力。其实我一开始也是这种想法,后来发现是非常错误的。创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功,只有成功才能证明你自己,没人会记得比尔盖茨在初创时用了自己母亲的资源,但大家都知道微软的成功和盖茨持续了13年的世界首富。我还记得之前在美国创业的一次经历。当时17岁,自己在做校报。学校不给我们赞助,印刷要自己筹钱,就做了广告位招商,整版广告的价位是400美金,后来我们每期都会有一个。但其实校报的发行量并不是那么高,每期1000份,拿到报纸的人很多都直接扔掉了,大部分读者也只是看看封面故事。商家都知道这一点,但他们还是会愿意出400刀。这是因为公立学校,作为美国政府极力保护的对象,是不能张贴任何广告的,所以独立的校报成了诸多企业可以平时在学校宣传的唯一途径。
那有没有更有效率的在校内宣传的途径呢?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很多美国高中的入口旁边都是有停车位的,我们学校有三个入口,每个入口两侧很近的地方都有停车位,这些大部分是给学生的(美国学生很多17岁就开始独立开车)。我联系到了他们,承诺了他们每月50刀,租他们的车皮,就是他们每天早15分钟开车到学校,我在他们到了之后把一张大海报贴在车上,在他们放学之前把这些海报拿走,然后招租这个海报的位置。我把这个想法写成了简单的一页文档,发给了附近的公司,一个星期内,一个在美国非常有名的网络驾校的地方市场部门找到了我,并签下了在接下来一个月的广告合作合同。合同上写他们会给我2400刀,而我的成本,给司机的费用和印刷费加在一起只有300刀多一点。后来这件事情没有继续做,因为在要给我打钱的时候发现我当时没有绿卡,不能合法在美国做公司,不过我相信如果当时继续做的话,也许结果会还不错。我提这件事情的原因是想说,我没有任何学历,公司没有正式注册,没有可见的产品,没有案例,连Logo都没有,仅凭一页的文档,就可以让一家完全陌生的大公司愿意跟我合作,并且给我一笔不小的钱。这是在美国创业的好处。
在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回国之后带着这种美国态度尝试去做事情:我相信只要能提供最好的方案和产品,就会被人接受。但结果是我碰了很多壁。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次我在中国和新东方的某位市场高管讨论赞助方案,那人说:我相信你的方案对公司会有帮助,也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中国做事,不一定是最好的就会被人选择,还有太多其他因素,这就是中国。其实我想可能我的很多朋友对这一点比我还要更清楚,我只想对可能和我一开始一样理想主义的朋友们说,其实这些都只是游戏规则,你既然想要赢,想要站在最高点,就必须遵守规则。回归主题。在决定创业之后,你需要首先根据你的内在和外在核心竞争力来选择你创业的大方向,而且这两点最好要重合。如果你想不到交叉点,那就再接着想。因为青年人创业的成功率本来就很低,90 后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在任何一点都一定要做到最好。而越往后越不容易做到极致,所以在一开始选择大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完美主义一点,找到真正最适合你自己做的事情。 我个人的例子,内在优势:我在中国读书到小学毕业,在美国读书到高中毕业,所以我有中美双重语言和文化背景;回国后我做过几个大培训公司的讲师,包括培训总监的职位,对英语培训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我很喜欢设计产品,之前创办过两份报纸和两家公司,产品都是我自己负责,而互联网企业是最需要产品构思且成本低的行业。
外在优势:我有很多在美国名校的朋友,而且通过之前在美国成立的一个中美文化交流非盈利性组织,带领着一支由来自哈佛、斯坦佛这些名牌大学在校生组成的兼职团队。 其实很容易看出来,把这些条件都结合在一起,我创业的方向就已经出来了:一个在英语培训行业,着重利用美国名校团队和资源的互联网产品。 第二步:选择最合适的项目 在你确定了大方向之后,想一两个你觉得不错的方案,然后尽可能多的找懂得这些相关领域的朋友去聊。每次你跟朋友讲一次你的项目,你对项目的了解都会更清晰一些,这对你今后做决策或者是见投资人都会有不小的帮助。 一个公司存在必须能解决一种需求,所以你的方案必须要很明确:你怎么解决谁的什么问题。怎么,谁,什么,都要想的非常具体。 对于大部分青年创业者来说,我认为最应该利用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圈子。作为创业者,一般真正能注意到的需求都是自己身边的(很多的创业故事都是这样:某人觉得平常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很麻烦,所以想了个点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只有 90 后才会有的需求,很少有传统创业者会注意到,自然也蕴藏的非常大的创新空间。
这包括我上面提到的包车位广告生意,这可能真的只有学生才会想的到。或者比如我两个在清华创业的朋友,都刚毕业,并且都拿了天使投资,一个项目叫师兄帮帮忙,由大学的年轻师妹发布任务,然后师兄完成任务,旨在建立一个结合中国校园文化的社交平台,另外一个项目叫,一个收集大学的讲座及活动信息的网站。他们就是看准了自己身边的市场环境,抓住了身边人的需求,同时也抓住了商机。 不要怕人家知道你的点子。最杰出的产品基本上都不是第一个面世的,经常都是第二第三,甚至第十几个出来,但是比其他的做的都好的( 之后出的 , 之后出的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你找的是身边的朋友,相信他们不会背叛你,估计他们也没有那个时间和能力。如果你通过朋友或者家人的介绍见到了大佬们,也可以放心,他们真的犯不上。 我在正式全职做在聊网之前,跟别人说过不下50 次这个点子,然后才慢慢清楚自己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 另外一点要注意的就是,项目一定要做最合适的:不要做最好的产品,要做你能做得最好的产品;不要做最赚钱的产品,要做你能做的最赚钱的产品。
你可能会有一个很好的点子,但是你要斟酌你是不是能够完成它。在一个大项目上半途而废真的远远不如做成一个小项目。尤其是对于 90 后创业者来说,我们的心理素质不够成熟,我们比传统创业者更需要证明自己,安稳自己那颗一直漂浮不定的自信心;一次失败的打击对你可能是致命的。 第三步:召集团队 以上谈到核心竞争力都是以个人为主,但当你有了团队,他们就变成了你最大的筹码,你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你不会有太多钱去为大家提供资金报酬,所以一般都要用股份。股份让你的团队更有参与感,觉得在公司受到尊重,而且在公司发展顺利的情况下有长远利益的保证。不要因为怕有人分利益而吝啬股份,但是要尽可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最好在获得天使投资之前保持绝对控股。 上面说到过解决一个需求,你要想清楚什么,怎么,和谁这三个问题。但是当你要召集一支团队时,你要想明白第四件事,就是 为什么。 举个例子,戴尔的电脑很好,他们说:我们有最好的硬件,最优美的工业设计,所以你应该买我们的产品;苹果说:我们是一群疯狂的革新者,我们只满足于改变世界,让大家用上最好的产品,我们也做电脑,然后碰巧有最好的硬件,最优美的工业设计。
听到这两段话,你更想买谁的产品?当苹果说要推出iCar 的时候,大家都很期待,假设哪一天戴尔说要推出一款新的 Mp3 播放器,我们会怎么想?人们买你的东西,不仅因为你做的是什么,还因为你为什么做的。召集一支团队更是如此。 在聊网希望为中国原来没有条件接受优质英语教育的学生,现在获得这样的机会,并让所有中国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视角,成为更国际化的世界公民。 你要找到的人一定是跟你相信一样事情的人,这可能是相信要改善中国的教育环境,或者是要做出最完美的电子产品,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带领他们。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带领大家很重要,但是在企业创立初期,自己一定要在公司担当一项非常具体且重要的任务。刘邦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至少在我知道的创业圈子里是不会存在的。优秀的人机会很多,如果你仅仅只能带领团队而不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并为公司做出直接贡献
清华毕业创业故事 爱国者冯军:创业故事,第1天就失态
有记者称“冯军在一次演讲中失态了”,嘲笑、调侃一时四起。但冯军在反击作者后,又给出了一个机智的解释:“习惯了。我从创业第一天就‘失态’了。”
爱国者集团总裁冯军再次感受到了“来自世界的恶意”。
这回令冯军感到痛心的是一家媒体记者,他在一篇报道中称,冯军在一次演讲中失态了,而爱国者公司早已沉沦。
时隔半个多月后,当事人冯军在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谈起这篇题为《冯军和“爱国者”的陨落》的文章,语气中颇为不淡定。
许妙成在文中提到,冯军此前参加一个论坛,大谈自己目前主打的“爱国者诚信商圈”,把演讲变成了产品宣传;主持人提醒冯军注意时间,却被后者无视。作者认为此举有失风度,而强势的“硬广告”更是让他的世界观崩塌。
而冯军对此完全否认。“规定我讲40分钟,我就讲了40分钟,没有多一分钟。我要诚信啊。”他甚至认为,作者居心不良,哗众取宠,“一只眼睛看人”。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害我,什么‘失态’、‘陨落’,全是恶意词汇。”坐在爱国者公司总部的一间略显凌乱的办公室中,冯军对我如是说。他左手夹着烟卷,右手则从面前的一只塑料饭盒中拿起一大块削好的水果,塞进嘴里。
但很快,冯军就找到了安慰:“他把好多事情往不好的方向去描述,但很多人看了后说,老冯,这个明明是骂你的,怎么变成夸你了?”用他的话讲,这叫“查了半天,结果查出来个劳模”。
“起心动念很重要。他攻击我的点,全都是正能量的。”冯军最后如此下结论,单方面宣布大获全胜。
作为爱国者公司创始人、当年叱咤风云的中关村IT大佬,冯军的言谈举止很接地气,没有同时代其他科技精英成名后的审慎、讷言和神秘。按照冯军的理论,这叫敢于“露馅”,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和好东西分享给别人。
他喜欢把自己秀给别人看。8月25日,在十几位员工的围观下,冯军在公司总部楼下玩起了最近流行的“冰桶挑战”。除了向ALS项目捐款100美元外,他还自掏腰包,向思源水窖公益工程捐款10万元人民币。
站在水池中,冯军照例讲了一番话,以点明活动意义。他多次提到旱区的“父老乡亲”,这种表述在源于国外的冰桶挑战中十分少见。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助手为冯军健康着想,三次建议换用温水,遭到后者痛斥“再说你就走人”,坚持用冰水兜头浇下。
冯军点名挑战的是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和海尔的张瑞敏,皆为商界模范。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冯军和他的爱国者,已经事实上远离了中国IT圈和企业界的核心舞台。虽然移动电源等产品依旧销量良好,但冯军已经把爱国者的工作重点放在了“诚信商圈”上,而这个玩法复杂的O2O营销平台受到外界许多质疑,甚至被指为“变相传销”。
“失态”事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嘲笑、调侃一时四起。但冯军在反击作者后,又给出了一个机智的解释:“习惯了。我从创业第一天就‘失态’了。”
早在1992年,冯军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蹬着三轮车在北京中关村地区四处奔波,兜售机箱、键盘。如此算来,45岁的冯军“失态”已有22年。
生猛的创业青年
1987年,冯军从西安来到北京,入读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按照当时的社会环境,冯军将在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不错的国营企业,并获得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但世事变迁,当时无人能够预料到几年后的沧海桑田。
由于是五年学制,冯军在清华一直呆到了1992年。大学五年级,他第一次和同学们用Turbo C编程序,顿时觉得电脑“太吓人”了,把他们彻底颠覆了。
“我们天天熬夜,再画也画不过电脑。既然能颠覆我们这个行业,电脑也能颠覆其他行业。我觉得,投身IT是个机会。”冯军说。
于是,在毕业后他没有捧起“铁饭碗”,而是成立了一家名叫“华旗”的公司,自己单干。他的主营业务是销售机箱和键盘,商业模式是冯军骑着一辆三轮车,驮着货,向联想、方正、同方等企业逐个推销,号称每件只赚五块钱。“冯五块”的名号渐渐传开。
年轻的冯军目标明确,不辞劳苦,不惧议论。他去给中关村的几家IT公司送货,之前的同学在那里坐办公室,惊讶问道:“你怎么会骑三轮呢?”“我骑三轮怎么了,效率高啊。”
这是他首次“失态”。当年的清华毕业生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土木建筑更是抢手专业。如此好的条件却干着“基层”工作,冯军却没有感受到落差:“哪有清华的大学生骑三轮的?我就骑呗。骑三轮不丢脸。”
彼时正是IT硬件的黄金时代。勤奋的作风,外加灵敏的商业嗅觉,让冯军和他的公司迅速崛起。官方资料宣称,自1993年起的十年间,华旗每年的业绩增速保持在60%以上,冯军本人也走上神坛,成为青年创业者中的佼佼者。
期间,冯军在1996年新创“爱国者”品牌,主打U盘、MP3/MP4播放器、数码相框、数码相机、电子书等产品。这次转型十分成功;《商界》杂志在去年的一篇报道中称,爱国者2010年营收约为10亿元人民币。
但爱国者的好日子似乎到此为止了。在产品、经营和理念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冯军的公司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据报道,2012年爱国者的营收只有4亿至5亿元,比两年前缩水一半;而2010到2012年,爱国者利润分别为1.2亿元、2000多万元和200多万元,下滑速度触目惊心。
更糟糕的是,当初的那个“愣头青”已过不惑之年,却陷入了某种程度的癫狂,并带动整个爱国者公司跳起迷乱舞步。从哥窑相机,到爱国者精品店,再到最新出炉的诚信商圈,冯军一直都在很努力地去做,却似乎没能真正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圆滑的造梦大师
2010年6月,爱国者哥窑相机正式发布。这款产品的外壳由哥窑瓷器组成,冯军对它寄予厚望,甚至制定了售价逐渐抬升的销售策略。
可惜事与愿违,哥窑相机初始售价为1666元,8个月后上涨至26666元,已经鲜有人问津。随后,这款产品迅速销声匿迹,企图涨价至66666元的事情几成笑谈。
哥窑相机一共生产2万台,目前还剩9000多台存货。上周在采访时,我问冯军如何看待哥窑相机近半数“滞销”。不料,此语立即遭到了他的反驳:“什么叫滞销,我要留着慢慢卖给外国人。”
“哥窑相机完全达到了预期。国家领导人出访都送哥窑相机,不送熊猫了。施瓦布(达沃斯论坛创始人)、挪威王妃、比利时王妃都喜欢哥窑,欧洲的贵族都认这玩意儿。”冯军说。
但通过百度(214.52, 0.71, 0.33%)搜索,找不到上述言论的确实证据,只能找到寥寥数篇相关报道,皆为爱国者公司的宣传软文,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
冯军随后宣称,自己马上要做欧洲市场,而哥窑相机将以每部10万欧元的价格对外销售。这个计划听起来是如此的随意和不可靠,且与当前冯军力推的诚信商圈毫无交界之处;但冯军强调,“这是中国最顶尖的奢侈品”。
这或许是冯军的一大性格特质:无论实际情况如何,绝对不能公开承认失败和放弃。哥窑相机如此,爱国者精品店也是如此:他不承认“1年内开5000家店”的抱团出海计划已经搁浅,反而强调要重点做国内市场,报效“母亲、家乡和祖国”。
顽固、不服输的冯军带着1990年代初中国第一批新型企业家身上的那种集体烙印:或是出于传统,或是出于骄傲,或是出于权力,他们偏好机械地遵循“不抛弃、不放弃”的经营理念,导致企业越来越笨重,最终被拖累致死。
数码相机对于冯军和爱国者而言正是如此。冯军坦承,这项业务每年带来3000万元的亏损,而且连亏9年。我问他为何不关掉这项业务,他没有从产业角度解答,而是突然跳到了另一个次元:“赔钱也得做。全中国就剩我一个品牌了,全世界就剩两个品牌了。一个韩国三星,一个中国的爱国者。明基、惠普、柯达都被打死了。现在是9个日本鬼子拿着菜刀砍死了全世界。”
在采访中,这种缺少数据支撑的言论比比皆是。由于并非上市公司,外界无法获得爱国者的财务数据,冯军大可以只谈“情怀”,不谈具体业绩。而这正是整个采访的基调。
这种避实就虚让冯军的“亲民”形象多了一层商人的圆滑。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仿佛都是经过数十年商场搏杀的浸润,像一块陈旧的猪油,毫无摩擦龃龉,却又油腻地无处下口。
演说家、吹鼓手
真正激发起冯军热情的,是他正在四处推广的诚信商圈项目。无论聊到什么内容,冯军总是能够找到节点,把话题向诚信商圈上引导。
简单地说,诚信商圈是一个O2O模式的积分兑换系统,主要在微信平台上进行推广。用户可以通过发展粉丝、在加盟商家消费等方式获取积分,并在诚信商圈内用积分兑换各类产品和服务。
诚信商圈本质上是一个营销平台:加盟商家用一定的闲置资源,换取黏性更高的用户,并获得推广机会。但在冯军的描述中,这一平台的兴衰成败,甚至可以上升到国货能否崛起、假冒伪劣能否绝迹、人民生活能否幸福的高度。
数据方面一如既往地简单粗暴:冯军指着助手说,“他已经发展了1万多个粉丝了,挣了2000多万”。在被追问这个数字是如何计算时,冯军说:“以50年计算,每个粉丝价值7500元,折现2000元,不就是2000多万嘛。你肯定能再活50年,对吧?”
他并不想在这些细节上过度纠缠,迅速将话题导向了诚信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商圈是如何挤掉假冒伪劣产品的。他的表述天马行空:“孙猴子戴上了金箍,变成了孙悟空。自从带了金箍,他去西天追求‘中国梦’,跟着唐僧一路上不敢干坏事,而且很诚信。比如唐僧很喜欢白骨精,他非要说实话,并因此挨罚。就这样,他还要坚持诚信。现在 King(猴王)已成为中华民族诚信的象征。”
他更喜欢的一个故事是所谓“奥运麻将”,最重要的改动是让“点炮者”赢双倍,无作为者罚三倍。冯军觉得,这样大家都会调动积极性帮助别人成功。
冯军很少打麻将,更反对借打麻将赌博。但在逢年过节时,他和朋友们会打几局,玩法就是这种“奥运麻将”。据他透露,大家“玩一次就上瘾,乐疯了。因为越打关系越好。”
他试图利用这些故事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诚信商圈中来。无论是在采访中,还是在演讲台上,甚至是包括冰桶挑战在内的任何一个可能得到媒体曝光的场合,冯军都会以惯有的大嗓门,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把故事再讲一遍。
从媒体报道来看,如果说在诚信商圈之前,冯军还算是脚踏实地地思考发展方向,落实业务拓展,那么如今他的工作更像一个演说家,一个吹鼓手,甚至是一个相声演员。他似乎能够把任何场合都变成一场项目推介会。
截至目前,冯军在诚信商圈上有了1万多粉丝,这些粉丝每天可为其带了2万多积分,理论上能够换取价值2万多元的商品。
爱国的正确姿势
所谓“诚信商圈”,除了要求加盟商家必须“诚信”外,另一个主打要素就是“国货精品”,洋品牌眼下一概被拒之门外。这正是冯军竭力树立的另一个形象:爱国。
“没有一个老外不爱国的。我遇到的任何一个老外,第一反应都是‘你们中国人还有爱国的。’我说,‘废话,我们中国人都爱国,只不过不能露馅儿,只能在内心深处爱国。‘”冯军说。
在他看来,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都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都带着爱国的朴素情怀,只不过没法表达出来。他现在公开宣扬爱国,一些人看不惯,其实是在自我蒙蔽,不足道也。
他甚至认为,奥运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爱国。“我问过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据称与冯军私交甚笃),为啥对我这么好?他说,因为你的名字有爱国者;我奥运会能有今天,就是靠着爱国,奥运会就是爱国者的奥运会。”
萨马兰奇已于2010年去世,是否曾发表上述言论已经很难查证。这位西班牙人曾多次与冯军会晤,被后者奉为偶像和良师益友,排名犹在另外两位偶像柳传志和杰克·韦尔奇之前。
冯军甚至发现了宗教与爱国之间的联系。“爱国是天经地义的,是全世界的普世价值观。不管是什么宗教,都会告诉你感恩母亲、故乡和祖国,就是感恩上帝、真主和佛主。”他一边说,一边向我展示右手腕上的三串硕大的珠子,它们分别代表“儒、释、道”。
这种生硬的关联不免让人怀疑他在打着爱国的幌子做生意,用民族情绪赚钱。但冯军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是一种偏见:“我觉得这就是一只眼睛和两只眼睛的问题。我就是要帮助更多的人打开另一只眼睛。”
45 岁的冯军依旧很忙。他每周会有两三天时间在北京的总部办公,其余时间则在全国各地推广诚信商圈。他希望到2017年时,爱国者能够比肩腾讯(127.6, 1.10, 0.87%, 实时行情)、阿里巴巴(滚动资讯)和百度,成为中国四大移动互联网公司之一,简称“TABA”。
爱国者的硬件部门,在充电宝等产品的支撑下,去年纯利达到数千万元。这让冯军很满意,因为这样他可以专心去做诚信商圈。“现在干的事情和22年前干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那时是响应小平爷爷的号召,现在是响应习大大的号召。”他说。